“教育专家”砸孩子手办、千万网红教家长培养益智玩具kaiyun精英小孩年度“教育恐怖片”上映中
栏目:最新动态 发布时间:2024-05-09 21:01:26

  家访的过程中,她让男孩亲手砸碎自己的手办,并在他房间中安装监控,或是把女孩房间里的小摆件全部扔掉,并质问她:“怎么搞得像幼儿园大班的一样,你的梦想呢?你的目标呢?”

  有网友称这段霸凌式家访为“年度教育恐怖片”,看得人难受、窒息、深感荒唐。

  无独有偶,近期除了赵菊英受到关注之外,还有一名教家长实现阶层跨越,把孩子养成有钱人的教育博主“董太太”也进入公众视野,“收割”着一波又一波的家长。

  直到赵菊英走进女孩的房间,拿起桌上的各种小摆件,质问道:“你初二了呀,怎么搞得像幼儿园大班的一样,这简直就是穿尿不湿的宝宝嘛……你的梦想呢?你的目标呢?你的学习规划呢?你的作息时间表呢?”女孩的情绪越来越低落。

  她认为女孩在写作业时50%的注意力会在这些小摆件上,一边让女孩收拾一边桌面呵斥:“我真想一脚踢过去。”

  视频的最后,她要求女孩将桌上的所有小摆件及卡片用袋子装好,并扔到楼下的垃圾桶内。并告诉女孩应该多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孔乙己》《呐喊》等名著。

  赵菊英坐在男孩房间里的床上,男孩的母亲站在旁边,男孩手拿小锤子靠墙站在对面。赵菊英将一个装有手办的盒子扔在了地上,让男孩“自愿”用锤子将这些手办砸碎,砸玩具前还用戒尺打男孩的手心。

  男孩亲手将玩具砸碎后,赵菊英对男孩说,“看能看出花来?数学41分能看到140分是不是?看着英语36分能看到136分?”“当你追求物质东西的时候,你就成了废物,是没有灵魂的。”“考不上高中,小伙子你这一辈子就完了。”

  甚至,还在男孩的房间里装了一个监控摄像头。赵菊英告诉男孩:“我随时来监控,监控不要给我再动。”

  这两段家访视频最像“恐怖片”的的地方在于:当赵菊英将孩子的爱好贬低地一文不值,并用父母恩情对其进行道德绑架的同时益智玩具,家长都在一旁看着,甚至时不时帮腔两句。

  难以置信的是,除了这两处学生家,赵菊英还去到了云南大理、重庆、kaiyun广西桂林、河南驻马店等全国多个地方进行家访,可以说是“全国巡回”。

  她在视频中称这些经过家访的孩子,科目成绩都得到了显著提升,kaiyun家长们常常第一时间向她报喜。

  甚至,近期她还在珠海、重庆等多个城市开教育分享会,声称要帮助家长提升孩子成绩,手把手教家长培养学霸孩子。

  在赵菊英家访行为引发争议前,其短视频累计获赞超过50万,所平台粉丝加起来有近40万。

  也就是说,有如此多的家长们是信奉赵菊英这一套的,这比霸凌式家访事件本身更让人感到荒唐。

  但仔细一想也不难理解:这一代家长中的许多人,都是伴随着权威的父母以及“知耻而后勇”这样的传统人生教旨长大的。

  一名博主和母亲视频连线,她告诉妈妈自己现在是美女。母亲的回应是:你从小到大就是一个小黑妞,小丑妞。从小就不喜欢你的嘴唇,我们会说那是猪拱嘴。

  父母通过暴力或非暴力的方式,侮辱孩子的人格,希望以此让孩子建立更好的品格。他们信奉“话说重点没关系,这样才能长记性”。

  因此,羞辱常常以“为你好”的名义出现。但实际上,它是一种表达爱的无效方式。绝大多数情况下,孩子并不会因为“知耻”而后勇。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认为,人类天生就具有自卑情结。而人的一生所追求的便是战胜自卑、追求优越、创造自我,最终奉献社会。

  即便没有接受羞辱式教育,孩子在成长的路上也需要花不少的功夫来克服天生的自卑情结。

  倘若父母不断通过羞辱式教育网这份自卑情结上加码,可能出现的后果便是“你不够好”的声音时时刻刻出现在孩子耳边手办,反而会阻碍自我实现。

  打压是容易的,只需要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两句刻薄的话语。但想要修复“羞辱创伤”并不容易,所以我们才说“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当然,赵菊英有如此多的拥趸,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她在视频中声称的“培养学霸”“提高成绩”,稳准狠地戳中了家长们的痛点。kaiyun

  近期引发热议的教育博主不止赵菊英,还有一名主打“高端精英教育”人设的“董太太”。

  赵菊英家访视频中的家长,多是并不了解教育这件事,或者秉承着上一代的教育方式对待新时代的孩子。“董太太”主打的则是实现“阶层跨越”,养育精英小孩——这又是另一部分的家长的痛点。

  她以“带三娃的离异妈妈”为人设,输出关于向上社交、精英孩子等教育观点。教家长们如何把孩子培养成有钱人,如何实现“跨越阶层”,成为“新贵望族”。不少家长看了几条视频,便花了六七千买下她的“新贵旺族”视频课程......

  结果呢,清醒的网友们一扒,才发现董太太和赵菊英一样,既不是专家,更不懂教育。挂着教育博主的招牌,一边制造教育焦虑,一边以焦虑创收盈利。

  甚至吧,感觉都不需要深挖,这课程名看起来像夜市上的地摊小说情节一样不靠谱,花几千块钱就能“改变家族”听起来就更不靠谱了。

  说句不好听的,除了客观存在的“信息差”之外,家长掉入陷阱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在教育这件事情上的急功近利。

  平日里鲜少参与孩子的教育,不了解孩子学业上的难处,却指望通过一次家访,看几场直播让孩子的成绩实现飞跃,甚至成为“精英”;

  当高期望与现实发生冲突,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游戏、动漫、爱好等一切与成绩无关的事物。

  对教育的无知伴随着焦虑,家长们稍不留神就掉入了一个盛产教育童话或神话的平行世界,无限接近谎言,还以为孩子遇到了送上门来的“贵人”。

  毕竟,在人与人,甚至人与AI的竞争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孩子能够考上名校,找到高薪的工作,虽然是很世俗的成功,但也是父母很朴实的愿望。

  比如孩子的成长是否幸福,他们的爱好有没有得到足够的发展,他们的在情感发展上获得的支持是否足够,他们的身体是否健康。

  我们常常把想象力列入孩子待培养的能力清单中,实际上,父母也需要培养想象力,尤其是在教育这件事情上的想象力。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一名父亲趁假期提前做攻略,陪8岁女儿参加在郑州举办的漫展,全程陪伴拉着女儿的手。

  他说自己对“二次元”抱理性看待的想法,就想尽可能和孩子的认知接近一些,避免以后出现太深的代沟。

  同样是五一假期,一对从湖州赶来的父母冒着小雨,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外等待看演唱会的女儿。

  演唱会结束回到湖州的家里要凌晨2点多,担心女儿安全的父母没有制止女儿去看演唱会,而是选择一家人一块等她。

  父母对孩子诸如此类的支持,或许很难直接体现在分数上。但成长不止分数一个维度,教育更不是零和游戏,不能成功kaiyun,便是失败。

  只有家长在教育这件事情上多一些想象力,我们的孩子在长大后,才不会被已经接受过的教育限制了看法,觉得教育就是读书考试补习。

  作为父母有许多难处和不得已之处,但或许通过一点点改变的勇气,既可以为自我松绑kaiyun,更能帮助孩子看到旷野般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