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区聚焦消费投诉热点,畅通投诉举报渠道,积极营造放心消费环境,有力推动了消费市场健康有序运行。消费者维权有何痛点?市场监管部门如何执?宁夏有何消费维权政策?对普通群众而言,有哪些消费知识需要掌握?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赵女士在当地手机店花费2000元购买了一部新手机,不料使用不到10分钟便出现机身严重发烫、电量骤降50%的问题。她当即要求商家退货,但对方以“已拆封激活,影响二次销售”为由拒绝。赵女士遂拨通12345热线求助。
石嘴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大武口区分局朝阳市场监督管理所接到投诉后,迅速介入。执法人员与商家进行了长达3小时的调解,指出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移动电话机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自售出之日起七日内,主机出现性能故障,消费者可以选择退货、换货或者修理。同时,根据最新司法解释,经营者不得以“已拆封”为由拒绝退货。最终,商家同意全额退款。赵女士感慨:“没有执法人员的帮助,这钱肯定退不回来!”
“商家以‘已拆封’为由拒绝退货,推诿责任,已成为维权难点。”朝阳市场监管所执法人员提醒消费者,在购买电子产品时需选择正规渠道,同时,消费者应留存购物凭证,并当场验货,若遇质量问题,可依法主张修理、更换或退货。
2024年7月29日,吴忠市红寺堡区农户姬先生等5人花费187.5万元购买5台某品牌玉米收割机,2024年9月13日在使用时发现,该收割机因收割台设计缺陷导致玉米浪费严重,无法正常作业。农忙时节机器“罢工”,对农户造成损失。农户多次与商家协商无果后,吴忠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红寺堡区分局介入调解,经调查确认问题属实,依法组织商家与农户协商,最终达成协议,商家为消费者赔偿2万元维修费,并于今年春耕前为每台收割机更换价值5万元的割台总成,总计为消费者挽回损失27万元。
从一部手机到五台收割机,消费者维权故事背后,是法律赋权、执法护航与个体勇气共同织就的保护网。唯有让维权成本降下去、法治信心提上来,才能真正实现“放心消费”。
在消费者与商家的博弈中,“小事”背后,往往藏着维权智慧。近日,宁夏市场监管部门公布三起典型案例,通过一线执法人员的“办案手记”,呈现当前消费维权现状。
2024年10月,吴忠市消费者购买某品牌汽车时,商家承诺叠加“厂家补贴7000元+政府以旧换新补贴15000元”。kaiyunAPP然而政府补贴到账后,厂家补贴却迟迟未兑现。4S店以“前任客户经理操作失误”“离职无人担责”为由,仅同意补偿3500元。消费者投诉至12315。
本案的维权难点,在于商家利用“人员变动”模糊责任,消费者异地维权成本高。
“商家将责任推给离职员工,本质是想逃避合同义务。”执法人员调取购车合同后,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合同行政监督管理办法》,明确指出商家作为合同主体需承担违约责任。经普法教育,4S店最终全额返还7000元补贴。
盐池县一位消费者购买家具后,因质量问题多次联系商家要求维修,却被以“年底订单多、工人少”为由拖延。市场监管部门介入后,商家起初并不当回事,直至执法人员亮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关于经营者需履行修理、更换义务的相关规定后,终于同意上门维修。
“家具建材行业常以‘工期紧’为挡箭牌,但法律不认可这种借口。”执法人员强调,商品质量问题与商家内部管理无关,经营者必须优先保障消费者权益。此案中,2000元经济损失的挽回,关键在“快速锁定责任边界”。
平罗县一位消费者支付5000元购车首付后,因贷款未获批要求退款,遭车行拒绝。首次调解中,商家虽同意退款却拖延履行;消费者二次投诉后,监管所直接对接车行总部,最终10天内完成退款。
“预付式消费纠纷中,商家常以‘流程复杂’当作缓兵之计。”执法人员透露,此类案件需“盯住履约节点”:若合同未约定贷款风险由消费者承担,商家无权扣留首付。本案通过“跨层级联动”,打破地方门店与总部的推诿链条。
每一张投诉工单背后,都是消费者对公平交易的期待。3起案例揭示的不仅是商家的“套路”与消费者的“无奈”,更凸显了法治力量在维权战场上的破壁作用。当监管的“手”握紧法律的“剑”,消费环境才能真正走向“投诉越来越少,信任越来越多”的良性循环。
自治区市场监管厅联合贺兰县市场监管局对贺兰县电动自行车经营者开展监督检查。
近日,宁夏市场监管部门发布“消费维权百宝箱”,针对扫码点餐、网购纠纷、预付卡跑路等高频问题,手把手教消费者“见招拆招”。同时提醒,消费者如遇消费纠纷,可通过12345(12315)热线互联网平台,反映诉求。
扫码前确认小程序有无官方认证标志,警惕山寨页面。逐项核对,多人扫码时同步核对订单,防止“被加菜”“被改价”。慎连Wi-Fi,公共网络支付风险高,优先使用移动数据。遇强制关注、授权手机号等情况,可拨打12315举报。
关注产品质量。儿童玩具须有“CCC”认证。购买时先查验产品说明书及执行标准、生产厂名、厂址、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生产日期、保质期等标识内容是否齐全;再看材质是否清洁干净、有无异味或刺激性气味,确认产品质量安全。
关注警示标识。儿童玩具购买时需留意玩具表面是否有锐利的尖端和边缘,检查玩具各个部件之间装配是否牢固,查看包装上标注的适合年龄,选购与儿童年龄相匹配的玩具。
关注使用安全。家长需注重教育引导,培养孩子正确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帮助其更好地认识危险、规避危险,提升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确保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要选择信誉良好的加油站。尽量选择口碑好的大型加油站,这些加油站管理更为规范,燃油品质也更有保障。
检查加油机是否有强检标记。加油机属于国家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检查在用加油机的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标志、编号和产品合格证是否齐全,检定合格的加油机上都会贴有“强制检定合格”字样的绿色圆形强检标记。
确认加油机是否归零。加油前应核实所要加油的牌号、单价,注意查看确认除单价显示外,并核实加油数量和金额,加完油后注意加油工是否滴净油枪余油。
消费者需选择信誉良好、证件齐全、专业正规的医院或眼镜店验光配镜。专业的眼镜经营主体应具有相应的营业执照、专业的验光设备、检测仪器及验光配镜人员。
选择合适自身尺寸的眼镜架和与之匹配的镜片,配镜后应索要相应的定配单并认真核对信息,定配单里应注明顶焦度值(度数)、轴位、瞳距、产品名称、生产厂名、厂址、质量合格证明、出厂日期或生产批号等信息。同时消费者应保存产品包装,上面标明的品牌、产地、厂址、折射率、kaiyunAPP度数、膜层情况等信息是对镜片身份的最好证明,也是日后消费者维权的重要凭证。
颜色偏黄的高阻断率防蓝光镜片可能会造成色偏,加剧视疲劳,如必要选用建议购买无色偏的防蓝光眼镜产品。根据接触蓝光的实际情况,合理挑选防蓝光镜片,不是蓝光透射比率越低的镜片就越适合。
从餐饮价格整治到直播电商监管,从跨省维权联动到纠纷“一键和解”,宁夏正以一场全域覆盖、精准发力的“放心消费”提质行动,为消费者织密权益保护网。2024年以来,宁夏市场监管部门、消费者协会及企业协同推进“优化消费环境—提振消费信心—扩大消费需求”良性循环,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全区12315平台共登记各类投诉、举报和咨询55880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964.2万元,消费投诉办结率100%,回访平均满意率96.6%。宁夏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发改、工信、文旅等部门,聚焦网购、旅游、养老、家政等民生行业,积极构建共治体系,破解消费痛点。2024年,全区查处民生领域案件894起,整治问题隐患8153个。对全区785座加油站全面排查,抽检成品油654批次,其中1起加油机作弊案被市场监管总局列为典型案例。
在价格监管方面,我区开展痛点治理,向“价格刺客”“以次充好”亮剑。以价格带量标识整治为切入点,严查虚假宣传、不明码标价等违法行为,引导餐饮、旅游等行业合理定价、规范经营,既维护了良好的餐饮消费环境,更擦亮了宁夏旅游金字招牌。同时,规范平台经济,直播带货“紧箍咒”上线日,平罗县市场监管局接到12315平台转办投诉,消费者在平罗县某商场女装店铺购买一件羽绒服,花费869元。消费者称从未穿过,且吊牌和包装都在,却发现衣服上有墨水点且有线头凸起,袖口起球,要求商家退货退款,商家拒绝。经执法人员初步研判,该投诉中商家不涉及违法行为,属于普通消费纠纷,遂分流至ODR企业平罗县华新商场管理有限公司受理。经商场工作人员与商家耐心沟通,商家同意为消费者退货退款。
自治区市场监管厅投诉举报中心副主任哈莹华介绍,ODR企业是指在市场监管部门指导监督下,通过全国12315互联网平台提供消费纠纷在线解决服务的企业。近年来,我区持续推进ODR消费纠纷在线解决机制建设,加大在全区范围内对ODR企业的培育与发展力度,鼓励更多企业加入ODR平台,使消费者的投诉及时有回应,快速得到处理,促进构建消费维权社会共治格局。2024年,全区年度新增ODR企业71家,累计设立ODR企业284家,全年线件,企业参与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担当”。
“放心消费不是口号,而是可感知的体验。”自治区市场监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以‘一域放心’带动‘全域放心’,让每一个消费者都能在宁夏买得舒心、用得安心。”